《金基研》星月/作者 楊起超 時風/編審
近年來,國內軍機增量及換代需求旺盛,國產民機商業化加速,低空經濟蓬勃發展,航空制造業及相關零部件行業前景廣闊。其中,復合材料正成為航空裝備的關鍵材料。安徽佳力奇先進復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佳力奇”)專注于先進復合材料零部件的研產銷及相關服務,迎來了發展良機。2024年,佳力奇營收同比上漲35.41%,凸顯其成長韌性。
憑借在材料設計、工藝優化、質量控制、敏捷交付以及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佳力奇與主要客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形成顯著的先發優勢。值得關注的是,佳力奇與核心客戶航空工業的合作歷史超過九年,合作深度和廣度持續提升。2024年,佳力奇在航空領域實現多個新項目轉產落地。同時,佳力奇完成了民機、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多家客戶的深入對接、供應商準入及項目轉產落地工作,培育了第二增長曲線。
?
一、國內軍機增量及換代需求旺盛,國產C919客機訂單量超1,400架
近年來,國內空軍裝備的換代升級與批量列裝已進入快車道;國產商用飛機陸續進入批量生產階段;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國內航空制造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
1.1、國內國防預算穩步增長,部隊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加速
近年來,為保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全面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戰略能力,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國內國防支出預算穩步增長。
據財政部數據,2021-2025年,國內中央本級安排國防預算分別為1.36萬億元、1.45萬億元、1.55萬億元、1.67萬億元、1.78萬億元,增速分別為6.8%、7.1%、7.2%、7.2%、7.2%。
從占GDP的比例來看,國內的國防支出保持在GDP的1.5%以下,遠低于俄羅斯、美國等國家,與經濟地位不相稱,未來提升空間顯著。
武器裝備現代化是現代軍事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國內加快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步伐,構建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
國防預算的持續增長是軍工行業長期發展的核心保障。穩定的軍費投入為裝備研發、技術升級及產能擴充提供了確定性保障。
?
1.2、國內在役軍機數量為美國25.37%,先進軍機加速列裝
軍用飛機憑借搶占制空權、快速機動、高火力等特性,已經成為現代戰場決勝的關鍵因素。隨著裝備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國內已進入加速列裝軍機補齊數量短板、加速升級換裝提升先進戰機占比的黃金時期,軍機數量的增長和更新換代需求帶動軍用航空制造業的蓬勃發展。
據Flight Global發布的《世界空軍2025》數據,截至2024年底,全球在役軍機合計52,642架。其中,美國在役軍機13,043架;俄羅斯在役軍機4,292架;國內在役軍機3,309架,數量為美國在役軍機的25.37%。
可見,美國仍然擁有全球絕對領先的空軍力量,國內軍用航空制造業任重而道遠。
從軍機代際看,國內目前仍然有相當數量的現役二代機,五代機占比偏低。近年來,國內正通過“跨越-2030”裝備工程加速提升先進戰機占比。
目前,國內殲-20隱身戰機已形成三個整建制旅戰斗力;運-20戰略運輸機完成脈動生產線升級,預示著運-20B型飛機或許將步入大規模生產階段;空警-500預警機、殲-16D電子戰機逐步列裝;殲-35系列新一代戰機也已經亮相入列。可以預見,國內先進軍機列裝將加速推進。
?
1.3、國產C919客機訂單量超1,400架,2026年國內低空經濟規模或突破萬億元
自主研制大飛機是一項國家戰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國內將重點推動C919大型客機示范運營和ARJ21支線客機系列化發展。
近年來,在C909、C919等國產民機的推動下,國內民機產業高速發展。
其中,C909飛機是國內首次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新型渦扇支線客機,目前已正式投入航線運營。C919大型客機是國內首款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干線客機。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2022年9月29日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5月28日圓滿完成首次商業飛行。
截至2025年2月,C919全球訂單已突破1,400架,意向訂單金額超千億美元。在國內市場,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司各預訂了100架。在國際市場,文萊騏驥航空簽署了30架的訂單,并有超過20家的東南亞及中東航空公司開始了相關的考察工作。
目前,C909及C919的生產能力在逐步攀升。據航班管家數據,截止2024年12月末,C909累計交付157架,C919累計交付16架。據中國商飛的規劃圖,C919客機2025年的年產能將提升至75架。展望至2027年,C919的年產能預計將進一步躍升至150架。
據工信部預計,在未來10年中,全球將需要干線飛機1.2萬架、支線飛機0.27萬架、通用飛機1.83萬架、直升機1.2萬架,總價值約2萬億美元,市場具有可觀的增長空間。
同時,近年來,國內低空經濟憑借其廣闊的市場潛力、技術創新及產業鏈之間的深度融合,實現快速發展。中央各部委已發布2024年至2030年的低空經濟政策,旨在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市場前景廣泛。
據賽迪研究院數據,2023年,國內低空經濟規模為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預計到2026年,國內低空經濟規模有望達到10,644.6億元。
綜上,近年來,國內已進入加速列裝軍機補齊數量短板、加速升級換裝提升先進戰機占比的黃金時期。同時,國產民用飛機正加速商業化進程,國內低空經濟快速發展。由此,國內航空制造業整體景氣度上升。
?
二、近五年航空航天復材市場規模CAGR達13.7%,國內軍機復材用量占比升至20%
航空零部件行業處于整個航空制造業的中前端,是航空制造業的基礎性產業。其中,航空復材零部件憑借輕量化特性和優異的性能在航空制造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
2.1、國內航空零部件市場規模超400億元,近五年航空航天復材市場規模CAGR為13.7%
近年來,國內軍民用航空裝備快速發展,新裝備及存量裝備的配套需求快速增長,國內航空零部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國內航空零部件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230.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01.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1.72%。
相比傳統金屬零部件,航空復材零部件在比強度、比模量、耐疲勞性、耐腐蝕性等技術指標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可有效減輕航空器重量、提升航空器產品性能。
據中簡科技招股說明書,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代替鋼或者鋁,減重效率可達到20%-40%。飛行器減重可在節省燃油的同時擴大作戰半徑,提高了戰場生存力和戰斗力。
據中國復合材料學會數據,2020-2024年,國內航空航天復合材料市場規模分別為456.75億元、508.67億元、578.76億元、664.32億元、764.59億元,CAGR達13.7%。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5年國內航空航天復合材料市場規模將增至874.23億元。
?
2.2、國內軍機復材用量占比已提升至20%,航空復材國產化率突破90%
航空復合材料的用量已成為衡量航空裝備先進性的重要標志,復合材料正成為航空以及國防裝備的關鍵材料。
在軍用飛機領域,復合材料在國內軍機的用量占比不斷提升。據華泰證券研究報告數據,復合材料在國內軍機的用量已從最初的1%左右提升至20%左右。
預計隨著相關復合材料和結構材料技術的突破,未來國產軍機的復合材料用量占比將提高到29%左右。
在國產民用飛機領域,借助國產大飛機項目的成功,航空復材市場需求有望快速增長。據中國商飛官網數據,C919的復合材料用量占比為12%,相比國外先進機型仍存在一定差距;C929的復合材料用量占比超過50%,可與國外先進機型比肩。
在低空經濟領域,復合材料憑借輕量化、可一體化設計、高比強度及耐腐蝕等特性,顯著降低了飛行器自重并延長續航能力。據Stratview Research數據,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復材用量占比達70%以上。
隨著低成本制造、綠色材料及智能化技術的突破,低空裝備將成為復合材料未來規模化應用的重要場景。
目前,航空復材零部件制造業所使用的復合材料主要為碳纖維增強的樹脂基復合材料。國內正加快提升復合材料及其原材料國產化率,以降低航空復材零部件制造成本,擴大應用范圍。
在航空復材方面,國內自主研發的T800級碳纖維預浸料性能達國際先進水平,2024年航空復材國產化率突破90%。
在碳纖維方面,國內T1000級碳纖維材料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完全擁有研發和生產百噸級T1000碳纖維的能力,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
作為碳纖維的前驅體,高質量的聚丙烯腈原絲是制備高性能碳纖維的前提條件。國外先進企業生產聚丙烯腈原絲的工藝以干噴濕紡工藝為主。目前國內企業已突破相關技術壁壘,預計未來國產替代可獲突破性進展。
綜述之,近年來,國內航空制造業持續發展,帶動航空零部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其中,航空復材零部件可有效減輕航空器重量、提升航空器產品性能,市場需求持續提升。國內航空器復材用量占比呈上升趨勢,航空航天復合材料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同時,國內正加快提升復材及其原材料國產化率,以降低航空復材零部件制造成本并擴大應用范圍。
?
三、2024年營收較上年同期上漲35.41%,與航空工業合作歷史逾九年
作為一家專注于先進復合材料零部件領域的企業,佳力奇抓住市場機遇,近年來經營規模呈上升趨勢,并積累了優質的客戶資源和良好的市場口碑。
?
3.1、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35.41%,負債率整體呈走低趨勢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0-2024年,佳力奇營業收入分別為2.35億元、4.28億元、5.92億元、4.63億元、6.27億元,近五年CAGR達27.81%;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54億元、1.29億元、1.50億元、1.03億元、1.00億元,近五年CAGR為16.57%。
其中,2023年佳力奇業績下滑主要原因系受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下游主要軍用飛機主機廠釋放需求放緩、采購定價政策調整,佳力奇新增主要批產項目合同簽訂及產品交付與驗收有所延遲、產品價格下降。2024年,佳力奇主要客戶的訂單需求增加,營收同比增長35.41%。
到2025年1-3月,佳力奇實現營業收入1.82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0.11億元。
與此同時,近年來佳力奇的資產負債率整體呈逐年下降趨勢,償債能力提升。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0-2024年及2025年1-3月,佳力奇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45.59%、33.99%、37.05%、24.96%、20.62%、23.61%。
此外,佳力奇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00元(含稅),體現了其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的意愿。
?
3.2、與核心客戶航空工業合作歷史超過九年,具備先發優勢
作為最早進入航空復材零部件市場的民營企業之一,佳力奇憑借材料設計、工藝優化、質量控制、敏捷交付以及技術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通過建立全面客戶關系管理體系和多層次的客戶溝通機制,與業內主要客戶建立了深入、穩定的合作關系,具備先發進入優勢。
目前,佳力奇客戶覆蓋航空工業下屬多家飛機主機廠和科研院所、軍方科研生產單位以及國內其他知名航空復材零部件制造商。
其中,佳力奇和核心客戶航空工業在合作深度和廣度方面持續提升。
2015年,佳力奇與航空工業下屬客戶A開始正式合作,合作領域由最初的單一結構零件拓展至尺寸及結構多樣化的整體構件,應用裝備范圍由無人機擴大至殲擊機、運輸機、靶機及導彈等多項重點型號裝備。
同時,佳力奇和核心客戶航空工業下屬單位的合作家數持續增加,至2024年佳力奇合計為航空工業下屬9家主機廠、科研院所銷售產品和提供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軍工市場具有明顯的“先發優勢”特點。為維護國防體系安全,裝備部隊的列裝產品及其配套與保障裝備在短期內一般不會輕易更改。
截至2024年末,佳力奇已連續七年被航空工業下屬核心飛機主機廠評為“金牌供應商”/“優秀供應商”,被航空工業集團評為“2024年度優秀供應商”。
隨著國內飛機主機廠航空零部件配套的外部協作深化進程加速推動,航空零部件市場規模將逐漸擴大,佳力奇的先發進入優勢將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和市場基礎。
?
四、引入先進設備提升加工精度達±0.1mm,拓展新市場培育第二增長曲線
多年來,佳力奇深耕于軍用航空領域,核心產品為飛機復材零部件以及導彈復材零部件,同時其利用復合材料零部件領域的研發和制造能力,開展相關制造及技術服務,有節奏、有優先級的逐步突破新市場業務拓展。
?
4.1、引入國內外先進設備提升智造水平,加工精度達±0.1mm
自成立以來,佳力奇已承擔眾多型號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和制造,產品廣泛應用于殲擊機、運輸機、無人機、教練機、靶機、導彈等重點型號裝備。
可靠的產品質量是佳力奇獲得客戶認可的關鍵。
由于航空復材零部件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其對產品質量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極高,一旦加工出現大批次質量問題,可能會影響產品的按期交付。佳力奇建立了覆蓋生產全流程的質量檢測體系,有效提升產品穩定性、良品率和完成效率,產品質量控制水平受到客戶好評。
近年來,佳力奇將復合材料的制造工藝與數字化智能制造技術相融合,引入了國內外先進的五軸數控加工中心、超聲檢測設備以及自動鋪絲鋪帶設備,全面提升了產品生產線的自動化、數字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在增強制造能力的同時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
目前,佳力奇擁有20m級龍門式自動鋪絲鋪帶機1臺;機器人式自動鋪絲機1臺,旋轉直徑達4m,最大模具載重可達20噸。佳力奇還配備熱壓罐8臺,最大尺寸18m*Ф5.5m,最高加熱溫度450℃,最高壓力4.0Mpa;同時有RTM、固化爐、模壓機等成型設備。佳力奇還引進了6臺五軸數控機床,最大加工尺寸達20.5m*5m*2m,加工精度達±0.1mm,可高效率完成高精度加工需求。佳力奇另有完備的航空復材零部表面噴漆設備,可加工最大零部件尺寸達15m。
?
4.2、2024年諸多新項目轉產落地,開拓新市場擴大多元業務
2024年,佳力奇持續在航空領域深耕細作,全年實現多個新項目轉產落地,重點型號管道項目順利轉產、多款主戰型號機翼大壁板合格交付,其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收入規模再創新高。
新市場方面,佳力奇完成了民機、航天、低空經濟等領域多家客戶的深入對接、供應商準入及項目轉產落地工作,有效支撐了其戰略布局實現,為佳力奇第二增長曲線注入活力。
同時,佳力奇自研的材料體系已于2024年12月通過了相關檢測認證機構組織的鑒定評審,并已上機進行驗證,邁出向材料供應商拓展的重要一步。此外,佳力奇檢測中心通過了CNAS資質認證,檢驗檢測業務順利開展。
綜上,佳力奇已承擔眾多型號航空復材零部件的研發、設計和制造,其產品質量可靠,性能穩定。佳力奇引入諸多國內外先進設備,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增強制造優勢并提升產品質量穩定性。在深耕軍工航空領域的同時,佳力奇拓展民機、航天、低空經濟等市場、自研材料體系成功應用、檢驗檢測業務順利開展,業務進一步多元化。
?
五、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超億元,七大核心技術構筑護城河
航空零部件制造體量較大,且種類繁多、工序復雜、專業性強,各環節零部件設計、制造、加工和裝配有著極高的工藝要求與技術壁壘。
?
5.1、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1.05億元,研發人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79.55%
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佳力奇重視技術創新,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生產工藝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
2022-2024年,佳力奇累計研發投入金額達1.05億元,占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為6.22%。2025年1-3月,佳力奇研發投入為1,214.23萬元,同比增長31.99%。
多年來,佳力奇構建了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產品、工藝開發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
截至2024年12月,佳力奇擁有研發人員88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0.37%。其中,碩士學歷17人,占比19.32%;本科學歷53人,占比60.23%。
?
5.2、七大核心技術構建全業務鏈技術體系,獲發明專利22項
經過多年創新和積累,佳力奇掌握了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柔性工藝設計技術、外形精準控制技術、非金屬工裝成型技術、缺陷控制技術、復雜結構整體構件膠接成型技術、高精密專用數控切割技術以及覆蓋生產全流程的質量檢測技術等七項核心技術。
依托核心技術,佳力奇形成了覆蓋材料設計、工藝設計、結構設計、工裝設計、仿真優化、制造控制、無損檢測、理化性能檢測的全業務鏈完整技術體系,重點突破材料工藝適配性、批產穩定性、服役可靠性等工程化難題,形成以材料創新驅動工藝突破、工藝優化反哺材料升級的協同發展模式,為客戶提供兼具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可行性的綜合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佳力奇已經取得85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63項,先后參與了11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制訂并已發布實施。
2024年,佳力奇在材料開發、智能制造、成型工藝、結構功能一體化、低成本制造等方面取得新成果。與航天科工某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在電磁功能復合材料領域進行深入合作,
在結構功能復合材料領域實現突破,研發實力進一步提升。
總的來說,近年來國內國防支出預算穩步增長,軍隊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加速,軍機增量及換代需求旺盛;大飛機項目持續推進;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在上述背景下,國內航空制造業整體景氣度上升,帶動航空零部件市場規模增長。其中,航空復材零部件憑借輕量化特性和優異的性能持續擴大應用范圍,復合材料在國內軍機的用量已從最初的1%左右提升至20%左右。
深耕先進復合材料零部件領域多年,佳力奇重視研發創新,形成了七大核心技術,構建了全業務鏈技術體系,為客戶提供兼具技術先進性與經濟可行性的綜合解決方案。同時,佳力奇拓展民機、航天、低空經濟等市場、自研材料體系成功應用、檢驗檢測業務順利開展,逐步實現業務多元化。作為最早進入航空復材零部件市場的民營企業之一,佳力奇與主要客戶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具備先發優勢。其中,佳力奇與核心客戶航空工業自2015年開始合作,雙方合作深度和廣度方面持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