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祁玄/作者
近年來,資本市場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投資環境得到不斷改善和優化。與此同時,資本市場投資生態也出現了一系列變化。自2024年4月12日新“國九條”頒布以來,已歷經一年有余,該文件提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壯大長期投資力量,建立培育長期投資的市場生態,完善適配長期投資的基礎制度,構建“長線長投”的政策體系等相關內容。另外,還積極倡導社會各界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及長期投資的正確理念,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價值投資的理念在過去已經出現,其核心是通過了解企業的內在價值作為投資的決策依據,注重深入分析和長期持有,以實現穩健的投資回報。在指數基金領域,該理念也能夠加以運用,市面上已出現了許多由“寬基指數+價值投資”的組合,構建出價值指數的ETF產品,如富國中證價值ETF、博時國證大盤價值ETF、銀華滬深300價值ETF等等,為投資者提供了踐行價值投資理念的有效工具。
?
一、價值指數與傳統指數有哪些差異?
價值投資的理念與指數基金相結合,形成了價值指數這一概念。價值指數是一種策略加權指數,通過篩選低估值、高股息特征的成分股構建投資組合。而這些成分股的特點包括估值較低、盈利穩定、現金流充裕、分紅較高等等。該指數通過聚焦“價值因子”這一核心要素,力求在長期投資中超越傳統市值加權指數的表現。
然而,從價值指數和傳統的寬基指數對比來看,由于其編制方法上的不同,其收益表現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以滬深300指數和滬深300價值指數為例,滬深300指數選取了滬深市場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300只成分股,主要以市值規模加權編制,其成分股以市值為主導,注重整體市場的代表性。
而滬深300價值指數則是在滬深300指數的基礎上,通過價值因子評分選取100只估值較低的股票作為成分股,這些股票通常具有低市盈率、高股息率等特征,更注重個股的價值屬性。
在表現上來看,滬深300價值指數在熊市中,具備一定的防御屬性,其表現或優于滬深300指數,而在牛市中可能要略遜一籌,這與其低估值策略有關。
即是說,滬深300價值指數的核心區別在于其選股策略更注重價值因子,成分股估值較低,適合追求穩定收益和防御性的投資者;而滬深300指數則更注重市值和流動性,成分股分布更均衡,適合追求市場整體表現的投資者。
?
二、價值投資的“三要素”
在政策層面,近段時間相關部門也推出了多項舉措,不斷支持指數化投資的發展,營造長期投資環境,同樣也展現了價值投資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
在2025年1月22日,由六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當中提到,要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優化產品注冊機制;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引導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落實一年多次分紅政策等等。上述的多項舉措同樣契合了價值投資的方向,為價值投資的發展提供了支持。
緊接著在2025年1月26日,證監會印發了《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其主要目標在于推動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規模和比例提升,強化指數基金資產配置功能,穩步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壯大理性成熟的中長期投資力量。通過指數產品這一重要投資工具,有效促進了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實踐與推廣,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價值投資主要包括了三個關鍵的要素:內在價值、穩健增值、長期持有。
首先,就“內在價值”而言,它主要指的是通過深入公司的財務數據和業務進行分析,計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回到價值指數ETF上來看,即篩選出具備內在投資價值的公司作為成分股。
而“穩健增值”則強調了在合理的區間投資優質資產的重要性。當投資者以相對低的價格進行投資時,除了能不斷增值以外,同時也為可能存在的失誤判斷提供緩沖空間,此時可以有效控制風險,讓投資組合更加穩健。
“長期持有”則要求投資者耐心持有優質公司的股票,給予優質資產充分的時間實現價值回歸。而通過價值指數ETF,投資者可以進行一鍵配置,便捷地構建分散化投資組合,從而有效降低個股選擇風險,保持長期投資的理念。
總體而言,價值投資的本質在于通過嚴謹的價值分析和長期的戰略投資,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這與依靠短期市場波動或投機行為獲取收益的投資方式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價值投資還順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