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祁玄/作者
時間回到2021年的11月15日,國內資本市場迎來首批5只增強策略ETF的誕生,其中有4只于2021年11月22日同時開啟發行認購,標志著國內主動管理型ETF領域的重要突破。時隔三年,截至2025年2月28日,首批5只增強策略ETF成立近三年收益率均超基準收益5%。
與其他類型的主動型基金不同,增強策略ETF是在結合了指數增強基金和ETF的產品,形成“被動為體,主動為用”的架構設計,其目標是在穩定跟蹤指數的前提下獲取超額收益。從首批產品的表現來看,增強策略ETF在不同資產配置工具當中或具備良好的發展空間。
?
一、逐漸“多元”的增強策略ETF
近年來,ETF作為一項重要的投資工具,相關部門對ETF的支持力度持續加碼,為行業創新注入強勁動能。在2024年4月份,新“國九條”提出了“建立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的具體目標。
到了2025年1月末,證監會發布了《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旨在通過豐富ETF產品體系、優化市場生態和加強監管,推動ETF市場高質量發展,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助力構建“長錢長投”的資本市場生態。
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ETF或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投資者們對其關注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另一方面,隨著ETF市場生態的逐漸完善,不同類型的ETF產品持續推出。2025年2月17日起,嘉實上證綜合增強策略ETF開啟網上認購,其為全市場首只上證綜合指數增強策略ETF。
增強策略ETF產品的種類也不斷豐富,同時也開始逐步走入投資者的視野。在此之前的首批5只增強策略ETF,主要標的指數以滬深300、中證500為主,如招商滬深300增強策略ETF、南方中證500增強策略ETF。對于投資者而言,ETF產品豐富程度提高,相關產品的選擇性增加,帶來了更多樣化的資產配置選擇和更廣闊的投資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增強策略ETF是指數增強基金和ETF結合的產品,因此在特點上存在一定的區別。在交易方式上,指數增強ETF采用股票賬戶場內實時交易,而增強指數基金則是在基金平臺上進行場外申贖。也就是說,指數增強ETF進行申贖需要用“一籃子股票”進行交易。
另外,指數增強ETF每日披露持倉情況,其透明度程度較高,相較之下,指數增強基金主要是季度披露持倉情況;在流動性方面,指數增強ETF因在二級市場交易,其流動性要高于增強指數基金,一般而言,指數增強基金的申贖周期要長一些,為T+1或更長的時間;在收益目標方面,雖然兩者均采用主動型跟蹤獲取超額收益,但增強策略ETF是在跟蹤誤差約束下進行獲取,而增強指數基金的主動管理自由度更高,其跟蹤誤差可能要大于增強策略ETF。
?
二、增強策略ETF是否值得中長期投資?
隨著國內基金市場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指數化投資作為中長期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逐漸贏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從首批5只增強策略ETF的表現上來看,它們歷經三年完整市場周期,用實現超額收益的成績印證了其長期配置價值。
同時,增強策略ETF可采用長期持有的投資策略,通過分散化投資、攤薄交易成本和熨平市場波動等方式有效控制風險。
因此,對于中長期投資者而言,增強策略ETF展現出較強的適配性。這類投資者通常持有不低于一年的投資周期,以獲取穩健收益為核心目標,其風險偏好也與產品的波動特征相匹配。除此之外,較低的交易費用和靈活的交易方式也為增強策略ETF在其他類型的基金產品組合中體現處其獨特的價值。
然而,增強策略ETF還契合了不同的投資者需求。
例如具備指數化投資經驗的專業型投資者,或曾經參與過指數增強基金的投資者群體,他們既能理解產品運作機理,又可依托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捕捉超額收益機會。通過指數化投資的相關經驗,或更能發揮其自身的優勢。
而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由于這類產品的其中一項優勢在于風險收益的特征上,因此這部分投資者可以嘗試采用長期持有及定投的方式,通過拉長時間來降低擇時風險,與此同時,還能利用復利效應以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總體而言,增強策略ETF在基金市場上的產品類型愈加豐富,隨著指數化投資發展的不斷推進,以及長期投資生態的搭建,ETF或將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而增強策略ETF則用“主動”結合“被動”的模式,成為ETF投資的一項新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