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2024年經濟“成績單”出爐。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外部壓力增大的條件下,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3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0%,中國經濟總量規模穩居全球第二位,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和高質量發展的顯著成效。
與此同時,2025年中國經濟面對的外部不確定性增多。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7任總統。早在特朗普競選總統時,他便聲稱將對華征收60%關稅。在2018年,特朗普更是依據所謂“301”條款,對華大規模征收單邊關稅。在國際競爭局勢日益緊張的局勢下,多個專家學者提出,2025年中國經濟外部壓力增加。
在此背景下,2025年中國的應對政策如何?投資者如何調整投資策略?針對這些問題,在第十七屆HED中國峰會·深圳中,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以“趨勢與抗爭,2025年宏觀經濟和投資策略”為題,深入剖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及未來資本市場脈絡。
?
一、日本與美國的歷史經驗
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經濟進入了高速增長時期,增長率一度達到10%。日本在這個時期實現了快速增長和繁榮,成為了全球經濟強國之一。在90年代初,日本經濟增長率仍保持在4%至5%。然而,1990年股市泡沫破滅和1991年地產泡沫破滅后,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盡管政府試圖通過財政整頓和加稅政策恢復經濟,但最終未能成功,反而導致了日本經濟的二次衰退。這一過程中,日本未能及時有效進行逆周期調節,導致經濟在接下來的20年里停滯不前。
同樣,美國在二戰后也經歷了20年的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長率維持在4%至5%。盡管在70年代遭遇了沖擊,但80年代后,里根實施了新自由主義政策,通過貿易戰和減稅措施,美國經濟得以快速復蘇。尤其是在次貸危機后,通過超常規的貨幣政策和量化寬松政策,美國僅用兩年時間就走出衰退,并開啟了長達15年的牛市。
?
二、中國的逆周期調節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也進行了有效的逆周期調節。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后,中國迅速采取刺激措施,僅用半年時間就恢復了經濟增長,并在接下來的四年內保持了8%至9%的GDP增長率。同樣,在2014-2015年期間,中國通過化解債務等措施,維持了7%至8%的經濟增長率。在2020年疫情沖擊下,中國雖然只進行了2到3個季度的刺激,但得益于強勁的外需,經濟依然保持了連續增長。
2025年,預計中國將面臨來自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壓力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已經通過多個法案加征關稅,導致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平均關稅從2018年初的3.1%增長到2022年的21%。此外,特朗普還放言將推動取消中國的永久性正常貿易伙伴關系,這將進一步增加中國面臨的關稅壓力。
面對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和外部壓力,中國必須再次進行逆周期調節。因此,“內拓外穩”成為中國2025年經濟關鍵詞,即維持國內市場穩定,做好應對外部壓力準備。
中國正在積極采取動作,以國內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不確定性,這包括加強逆周期調節力度,通過中央政府加杠桿來提振房地產、股市和內需。同時,中國正在積極拓展南方市場,以減少對歐美市場的依賴。由此,盡管明年出口可能會轉弱,但中國經濟仍然具備充分動能,以抵御沖擊、乘風破浪。
?
三、2025年投資策略
在投資策略上,李湛傾向于樂觀。盡管外部不確定性加大,但國內逆周期調節政策將穩定持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預期2025年中央將在政府類投資、民生領域及城鎮化方向持續加杠桿。預期將有利于股市的上漲,過程可能會有波動,但整體中樞或會逐漸上移。從具體行業來看:
成長科技:在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下,成長科技板塊通常會有較好的表現,包括電子、通信計算機和國防軍工等行業。尤其是國防軍工行業,作為“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已有訂單將加速完成。
消費相關行業:隨著經濟修復,汽車、家電、醫藥和農牧等行業或將受益。這些行業在國內外都有較好的市場,且估值相對較低。同時,如果大宗商品供給側表現良好,可能也將出現行情。
房地產及相關行業:如果明年下半年經濟企穩,或將帶動地產板塊與銀行、金融行業。
2025年,盡管中國可能面臨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更深層次挑戰,但是憑借穩固的經濟基礎,強大的韌性以及巨大的發展潛力,預期2025年中國經濟將乘風破浪,在政策推動下回升向好,繼續發揮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