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祁玄/作者
2024年以來,相關部門圍繞資本市場發布了多項重要舉措,除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振經濟等相關內容以外,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得到了重視,我們或能從“分紅”中反映一二。2024年以來,新“國九條”發布提出了要強化上市公司分紅以及提升分紅的監管,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
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場上多家上市公司提升了分紅回饋投資者,另外基金市場也同樣加大了分紅的力度。截至12月4日,2024年以來共有140家公募機構旗下2,836只產品進行了分紅,分紅次數合計5,517次,同比增長9.55%,分紅金額1,828.96億元。,同比增長1.44%。而在股票型基金方面,股票型基金共分紅305次,同比增加160.68%;分紅金額241.38億元,同比增長163.01%。在此情形下,基金紅利派發增加,有哪些因素驅動?投資者如何從中尋找投資機會?
?
一、分紅次數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2024年,權益類ETF分紅力度有所提升,就單只產品的分紅金額而言,易方達滬深300ETF分紅超50億元,華夏上證50ETF分紅超20億元,還有其他一系列寬基產品是今年的分紅大戶。
其中,股票型基金在分紅上的進步矚目,分紅次數的增加,帶動了更多投資者參與到基金市場的投資當中,同時也促進了中長期投資生態的逐步形成。這不僅鼓勵許多基金投資者持續保持長期投資的良好習慣,也為市場注入了更多的穩定性和活力。
而股票型基金分紅次數持續增加,究其原因,可以分為內在因素和外在的因素。
其中,外在因素包括相關部門的積極引導以及經濟環境的回暖。在監管部門的引導下,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轉向注重投資者回報為導向,同時也推動了基金分紅的力度和頻率,從而增強了投資者的獲得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10月18日發布的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8%。而在2024年10月份,在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協同發力下,消費、服務業、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升,國民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另外,上證指數同樣顯現了經濟回暖的現象,截至2024年12月月中,回升至上證指數3400點附近。
關于內在因素,主要可以從多個方面出發,如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的操作表現,基金公司策略方向調整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需在當期實現正收益,且需彌補上一年度的虧損后,方可進行分紅,這是基金分紅的前提條件之一。
因此,這也對基金經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股票型基金分紅次數的增加,離不開各基金經理的主動操作,基金實現正收益并進行分紅。
另外,部分基金公司在產品的分紅方面也進行了調整,提升投資者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例如,部分ETF通過積極推出“季度分紅”、“月月分紅”等分紅機制,分紅金額和次數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投資者自身的需求也值得關注,隨著經濟復蘇,投資者對于分紅的需求增加,希望通過分紅來獲取實際的回報。高股息資產的吸引力增強,吸引了更多長期投資者的關注。
由此可見,基金分紅次數的增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分紅的“刺激”下,基金投資者或能從中提升獲得感和市場滿意度。
?
二、如何把握分紅次數增加的機遇?
基金分紅次數的增加,同時也是一場“機遇”,發揮出基金分紅帶來的作用,也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一個要點。通過利用基金分紅帶來的好處,投資者能有效地規劃再投資策略,或是將分紅收益用于其他投資或消費目的。
首先,投資者需要保持“長線投資”的習慣。著眼于未來的增長潛力,而非關注短期市場波動。長期投資是一項有效的投資策略,有助于抵御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影響,并可能帶來更可觀的回報。
其次,即使分紅次數增多,也不能忽視股票型基金所固有的風險。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其投資組合,根據需要進行適時地調整,以實現風險分散。
另一方面,投資者還可以通過挑選不同類型的基金,對其組合進行搭配調整,如專注于高分紅低波動的基金、季度分紅的基金等有穩定分紅記錄的基金,幫助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流。
此外,通過“紅利再投資”策略實現復利效應,放大投資回報。即將分紅的金額重新投入到基金中,在不增加額外成本的情況下增加基金份額。這種形式也被稱為“利滾利”,在基金凈值上漲時獲得更多的資本增值。
最后,投資者還應該積極跟蹤市場動態,例如不同行業的前景、企業的經營狀況、宏觀經濟等等。關注和了解市場信息,有利于投資者提前預判,并做好準備應對潛在的市場變動,從而更好地把握投資機會和管理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