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霞路/作者
隨著今年多項利好政策的持續釋放,資本市場得到了有效提振,截至11月中,上證指數已經于3,300點以上企穩。回顧今年以來發布的多項關于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及意見,對于公募基金而言,強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設似乎是離不開的話題。
公募基金的投研能力,是基金公司專業性的核心體現,涵蓋了從投資理念到團隊建設、從研究方法到體系建設等諸多方面。在政策推動公募基金公司加強投研能力的同時,基金投資者通過學習與經驗總結提升自身的投資能力、改善投資習慣,或能在政策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向投資者回報導向的轉變之中,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在基金市場之中,投資者或許能經常聽見類似“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之類的聲音,選基金經理固然是基金投資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但在此前,做好自身的資產配置計劃同樣重要。
?
一、風險承受能力與年齡相關,不同年齡下的資產配置有什么不同?
人的一生可以被分為不同的階段,如果將年齡與投資行為結合起來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迪利安尼等人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論認為,自參加工作以后截至退休生活,投資者的投資階段可以被分為成長期、事業期和養老期三個階段。
青年時期(22-45歲)的投資者收入以及儲蓄都處于較低水平,即使在投資上出現損失,也有足夠的時間來恢復自身的經濟狀況;事業期(45-60歲)的投資者,其家庭需求和責任使其投資風格越來越穩健,越來越重視增長和收入之間的平衡,債券、基金的投資比重不斷加大;處于養老期(60歲及以上)的投資者,或更傾向于保守投資,債券、基金成為其主要的投資對象。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處于哪個階段,幾乎都不會有投資者將所有資金全部投資于高風險資產或無風險資產。而按照生命周期理論,將自己的年齡數字作為資產配置的參考指標,或是進行資產配置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例如,20-30歲的投資者,有時間也有精力去彌補投資損失,因此可以將投資本金中的20%-30%投資于債券型基金等低風險的基金,將60%-70%的資金投資與股票型基金或偏股混合型基金等風險收益水平較高的基金產品。這樣一來,年輕人可以在股票資產上配置更多的資金,把握市場機會,同時也有可觀的低風險資產來充當資產配置組合“穩定器”的作用。
對于處于事業穩定期的投資者,可以適當增加債券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以及現金的比例,這樣能夠在考慮到子女教育和退休規劃的同時,做到穩健投資。
當然,依據自己的年齡去調整債券型基金等低風險資產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來進行資產配置,也只是進行資產配置的眾多方法中的一個。投資者在具體投資中,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投資習慣、資金量以及實際的風險控制能力等情況進行調整。
?
二、資產配置完成之后,怎樣通過“2個指標”來挑選基金經理?
資產配置完成之后,該怎樣選出優秀的基金經理?
有的投資者可能會選擇那些名下基金收益率連續多期為正的基金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基金的前期業績是這位基金經理實現的嗎?基金能否在這位基金經理的執掌之下繼續保持盈利的態勢?
據此,我們或可以從經驗、所執掌基金的業績這2個維度去判斷基金經理是否優秀。
首先是基金經理的經驗。
對于不少投資者而言,投資基金的目的是獲得投資收益,每一分錢掰開都是有血有汗的,投資是一件大事,在挑選基金經理這件事上可能會慎之又慎。因此我們可以盡量選擇那些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比如上任基金經理或已經親自管理基金產品超過8年的“老牌基金經理”。例如已經管理易方達信息產業混合A超過8年的鄭希,具有12年以上的基金管理經驗;管理南方穩健成長混合超過12年的應帥,更是具有超過17年的基金管理經驗,他們“歷經沙場”,經歷過熊市,也在牛市中追逐過,比起僅執掌基金兩三年的“初生牛犢”,“老牌基金經理”或更值得選擇。
其次,選擇基金經理時,光有經驗還不夠,還得拿業績說話。
盡管基金的過往業績不能代表它們未來的走勢,但是基金的歷史收益率,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在分析基金的業績時,我們可以用“4433”法則這一模型來判斷基金經理名下代表性基金在它同類之中的表現,進而判斷基金經理的能力。
具體地說,“4433”法則是指挑選那些滿足以下條件的基金產品:(1)基金近2年、近3年、近5年以來實現的收益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4;(2)基金近1年以來實現的收益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4;(3)基金近6個月以來實現的收益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3;(4)基金近3個月以來實現的收益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前1/3。
據此,我們可以選出哪些收益率在長、短期以來均在同類基金中排名靠前的產品,從而選擇出優秀的基金經理。
綜上,不同年齡段的投資者在風險偏好上存在顯著差異,青年時期更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投資策略,中年時期追求穩健投資,而老年時期則更加保守,投資者或可以參考自身的年齡來進行資產配置。而資產配置完成之后,又可以通過“4433”法則來挑選那些過往業績靠前的基金產品,從而選出優秀的基金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