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公募打響產品卡位戰。
今年以來,DeepSeek持續攪動著科技圈,這枚“深水炸彈”的引爆引發全民應用熱潮,與算法革命交相輝映的是實體制造的突破,宇樹科技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的驚艷亮相,彰顯出精密制造的技術飛躍。
盡管近期受關稅政策影響,資本市場波動較為劇烈,但拉長時間來看,A股市場中AI應用開發、智能硬件、算力基礎設施等科技板塊近一年依舊展現出強勁的市場動能。
在金融領域中,對信息技術迭代最為敏銳的公募基金行業,則緊跟時代浪潮,不約而同地吹響科技的號角,引爆了科技股的投資熱潮。
各機構通過線上、線下多維度發力擁抱科技,一方面持續加碼路演活動,高頻次開展投資者溝通;另一方面加快產品線布局,向監管部門申報的科技類基金數量顯著攀升。
01 搶灘“科技制高點”
在最近報會的科技類基金列表中,基哥注意到工銀瑞信是較為積極的一家。
今年以來,截至4月22日,工銀瑞信已上報7只與科技相關的基金, 縱觀工銀瑞信的產品線布局便會發現,公司一直以來十分重視在科技領域的產品布局。
被動投資方面,“科技”含量高是一大特點。
按最新披露的規模排序來看,工銀瑞信被動基金中規模最大的兩只分別是工銀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和工銀上證科創50ETF(588050),均布局于科技核心資產。而2月底新成立的科創綜指ETF(589500),則積極布局在科技Beta行業。
主動投資方面,工銀瑞信同樣擁有各類科技細分行業基金。
從今年一季報披露的最新持倉數據來看,工銀戰略新興產業(006615)前十大重倉股全部為科技相關概念股,重配半導體、互聯網軟件等相關個股;工銀新興制造(009707)的重倉股則集中配置在電子和計算機的各個細分行業中;而工銀科技創新(007353)除了重倉半導體、軟件開發外,還配有部分電池、光伏設備相關個股。
不難看出,工銀瑞信在科技行業的產品布局,已構建出一個“被動+主動”與“寬基+行業”相結合的完整生態體系。
02 硬科技濃度
作為較早布局科技行業的基金公司,工銀瑞信無疑是享受了這輪科技行情的紅利。
被動投資方面,根據最新季報,截至2025年3月31日,工銀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近一年累計上漲83.11%,而工銀上證科創50ETF(588050)近一年累計上漲33.69%。
具體來看,工銀港股通科技30ETF(159636)跟蹤的是中證港股通科技指數,該指數精選了30家研發投入強度超8%的硬核科技企業,相較其他港股科技指數,除互聯網、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業,還涵蓋生物科技,有助于捕獲科技催化下的港股醫藥機會,個股集中度較高,一季報顯示份額已突破137億,截至4月28日,Wind數據顯示其最新規模已突破200億,流動性優勢突出。
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大幅調整后,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再次回到歷史的低百分位水平,在中國經濟回升向好、上市公司盈利觸底回升、流動性環境整體友好、科技產業邏輯催化等邏輯支撐下,中國資產吸引力有望持續提升,推動港股市場繼續向好前進。
而工銀上證科創50ETF(588050)跟蹤50只市值最大的科創板公司,科創綜指ETF(589500)則跟蹤了幾乎所有的科創板股票,覆蓋范圍大而全,可以反映整個科創板的面貌。而經過五年的發展和壯大,科創板已經走上成熟發展的軌道,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硬科技”企業蓬勃發展,其核心成分股匯聚了半導體、軟件開發、消費電子等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科技含量成色足,具有較為突出的高成長屬性。
主動投資方面,工銀瑞信旗下科技行業基金的業績表現同樣可圈可點,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工銀新興制造(009707)近一年來累計上漲66.43%。
此外,業內普遍認為,盡管外部關稅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但這并不影響科技板塊的本質屬性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而且關稅重構正加速全球科技產業鏈價值再分配。在半導體領域,美國限制性政策客觀上激活了國產替代的乘數效應;智能駕駛汽車領域,我國龍頭企業對美出口較少,而且通過海外建廠實現產能全球調配,實現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的滲透;在互聯網領域,我國互聯網龍頭企業在美營收較少,更多體現國內經濟大beta,將會受益于我國未來對于經濟的刺激政策和AI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發展。
03 另一種選擇
雖然今年以來科技類基金收益表現搶眼,展望未來科技板塊的成長空間也很大,但科技股自身高波動性也不容忽視。所以,從投資人的持有體驗和最終收益來看,買入長期配置科技的全市場選股型基金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工銀瑞信的產品線上,就有這樣的產品,比如工銀研究精選(000803)。
復盤歷史持倉便會發現,工銀研究精選(000803)更加注重公司質量,重點堅持尋找被低估、安全邊際較高的投資標的進行長期投資,在保證組合流動性可控的前提下,基金經理還會通過對行業和個股均衡配置來控制組合回撤,對公司質量和低估值的堅守也使得歷史業績波動和下行風險始優秀,根據Wind數據,截至4月29日,工銀研究精選(000803)近三年的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分別為19.03%和-26.32%,優于同類普通股票基金的22.83%和-40.43%,根據最新一季報,工銀研究精選(000803)近五年收益率達87.29%,遠超同業比較基準12.05%,為投資者創造了優秀的超額回報。
對于追求穩健增值的投資者而言,這類“科技配置均衡,行業分布多元”的全市場選股型基金,或能夠實現科技賽道高成長性與投資組合穩健性的平衡。
通過跨行業精選優質標的的策略,既把握了科技創新浪潮帶來的長期機遇,又通過分散布局有效降低了單一行業波動風險,尤其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組合中的成長型核心持倉。
04 科技基因
無論是行業基金還是全市場選股型基金,其業績表現不僅取決于市場貝塔收益的獲取,更依靠多重能力要素的系統性協同,包括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基金公司的平臺支撐體系以及長效化的人才梯隊建設機制共同構筑的護城河。
作為業內頗具特色的平臺型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在培養基金經理方面致力于打造人才壁壘,依據自身發展特點,通過“產業周期+商業模式”的雙重研究框架,在多個科技細分領域實現精準布局。
在團隊搭建上,工銀瑞信注重成員之間的專業互補和協作,形成了良好的團隊氛圍和協作機制,以及活躍、專業、正向的投資文化。通過定期會議、分享等多種培養機制,踐行著老帶新的 “傳幫帶” 團隊文化,為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如老將單文、宋炳珅,中生代杜洋、夏雨,后起之秀馬麗娜、李劭釗,梯隊完備的“金字塔式”人才結構, 這種正向、人才培養機制不僅為團隊輸出了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也推動了整個投研體系整體水平的提升。
經過近20年發展,工銀瑞信已培養了一支超220人的投研團隊,投資人員平均擁有12.4年的從業經驗,公司自己培養的基金經理占比例超過了70%,投資人員平均司齡9年。包括馬麗娜、李劭釗等在內的一批后起之秀都受益于這樣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建設,也為工銀瑞信長期保持優勝業績打下基礎。
在深化人才戰略的同時,工銀瑞信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不斷探索創新體系和機制的完善,并且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數字金融創新實驗室,聚焦于金融資產管理與前沿科技交叉領域的研究。融合內外部基礎資源,近兩年陸續完成新一代云計算平臺、新一代湖倉一體數據中心建設。不斷完善大語言、多模態私有化大模型群組FundGPT解決方案,今年初又快速完成了DeepSeek-V3/R1部署,并在投研、營銷兩大信息助手級應用以及智能辦公、智能搜索、AI編程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05 尾聲
在這場由算法革命與實體智造交織而成的科技浪潮中,中國科技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開啟爆發式增長周期。
從大模型突破到人形機器人進化,從算力基建到智能硬件迭代,技術裂變重構產業邏輯的進程中,結構性增長紅利正以更具持續性的姿態釋放長線價值。
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真正能穿越科技周期波動的機構需具備雙重核心競爭力:
首先,是以全產業鏈視角構建產品矩陣,通過“被動+主動”工具組合精準覆蓋科技細分領域,形成多維度價值捕捉網絡。
其次,是以前沿技術跟蹤體系與產學研資源網絡為支點,將產業認知轉化為投資洞察,在技術更迭中筑就認知差壁壘。
以工銀瑞信為代表的先行者,正是憑借其在科技賽道“寬基+行業”的產品生態布局,疊加“金字塔式”人才培養機制與數字金融實驗室構建的投研護城河,在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共振中展現出戰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