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蹲蓄力
文 | 山核桃
比起刷屏的AI、算力、人形機器人等“科技股”,作為投資者眼中過去的“白馬股大本營”,白酒股們似乎顯得有些落寞。
近兩年來,面對行業增速放緩和消費承壓,處于周期底部的白酒板塊還在遭遇艱難的“逆風局”。
就連行業老大茅臺也感受到了涼意。“本輪白酒周期挑戰主要集中于需求側,對茅臺而言,今年(2024年)比2013年的挑戰更嚴峻、復雜。”在去年茅臺酒年度經銷商大會上,貴州茅臺總經理王莉面對經銷商時更是直言不諱。
多家已披露經營業績的酒企也印證了這一點,除頭部酒企茅臺、五糧液等業績“略增”外,絕大部分品牌營收、歸母凈利都或多或少有所下降,全年業績也未能達到此前設定的增長目標。
4月28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也發布了2024年年報和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2024年洋河實現營收288.7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6.73億元。
行業逆風,業績承壓,不是白酒行業和中國酒企不行了,而是市場先生總是“預期先行”。
畢竟從增量時代步入縮量時代,當前白酒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在行業弱周期里,投資者更應關注有著“終局思維”的頭部酒企。
它們的特點是:既能擁抱長期思維,堅定在“品質白酒基建”側長期投入,又能順應市場的變化,主動刀刃向內,積極調整發展節奏。
洋河,無疑是“終局思維”的信仰者。
1、底盤穩中有進,洋河主動降速背后的變陣
過去一年,圍繞洋河身上最大的爭議無疑是“降速”。
在外界眼中,一談起洋河,無論是“白酒行業老三之爭”,抑或是基本面數據的對比,似乎都在反復印證這家頭部酒企成長的“不及預期”。
但市場忽視了一點,洋河的降速不是被動降速,而是主動降速,當一家企業主動按下“暫停鍵”,往往比持續擴張更需要勇氣。
與被動降速不同,主動降速往往是為了重塑和夯實企業的增長底盤,尋求換擋增速之道,為未來蓄勢。
聚焦產品和渠道,洋河就選擇在主動降速中構建了一個扎實的增長底盤。
產品是酒企拉動動銷的關鍵,當前白酒市場消費多元化和強分化特點愈發明顯,如何通過產品結構升級,提振需求是關鍵。
以產品視角看洋河,會看到一個遵循“慢即是快”的洋河。
一方面,延續過往“雙名酒、多品牌、多品類”戰略,洋河近年來形成了全價格帶布局的產品矩陣,高端以夢之藍手工班為引領,次高端以夢之藍M6+、夢之藍水晶版為主力,中端以天之藍和海之藍為基礎,中低端則以洋河大曲和雙溝大曲為代表,全價格分布和清晰的產品定位能適應消費分級趨勢,抗風險能力更強。
另一方面,區別于其他酒企的大單品戰略,洋河則是通過發力百億級大單品矩陣,引領產品結構升級,拉動整體銷售增長。
以洋河目前體量最大的單品之一海之藍為例,作為當前白酒行業唯一達到百億體量的大眾價格帶單品,二十余年經歷七次迭代,掀起“藍色風暴”的海之藍精準滿足了大眾消費的高性價比需求,具備扎實的消費者基礎和高復購率優勢。
今年3月,洋河正式推出第七代海之藍,為這一“國民白酒”注入新時代的審美和品質表達。在延續經典梅瓶造型的基礎上,引入全新的“探索藍”色調,同時對基酒配比進行革命性調整,實現品質升級。據東方證券此前估測,預計海之藍長期有望保持6%左右的個位數增長,并極有實力沖擊200億元目標。
而打造如海之藍此類百億級大單品,對洋河來說,有雙重利好:一是在存量市場繼續挖掘增長,另一方面為其他產品提供市場勢能,起到深度協同作用。
以渠道視角看洋河,會看到一個“長期主義“的洋河。
當前,酒企普遍面臨庫存壓力和酒品價格倒掛,“茅五洋”近年都紛紛發力渠道改革,著力構建廠商共同體生態,洋河也不例外。
事實上,從2019年開始,洋河就主動從過往深度分銷轉向廠商一體化模式,多年以來,洋河也一直直面渠道挑戰,自上而下保持渠道的動態改革。
有酒業專家指出,渠道建設是酒企的長期課題,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白酒消費整體承壓,通過渠道推力獲得動銷增長的難度也進一步增加,但一旦白酒消費周期向上反轉,渠道端的改革優勢就會再次體現,從這一點來說,洋河渠道改革也是典型的看長期。
可以說,主動降速背后,是洋河為了提質增效,一面積極把握產品結構升級的機會,另一面則是通過重塑渠道體系,為經銷商主動減壓。
事實上,不止是洋河,隨著頭部酒企收入利潤基數的增大,增速的緩慢降速也是正常的情況,包括茅臺、五糧液、汾酒等相繼調低2025年增長預期,浙商證券也指出,預計未來3-5年頭部白酒公司增長中樞或在10%左右,但新的“10%增長”比舊的“20%增長”更健康。
對所有白酒企業而言,一個“關注增長質量大于增長速度”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2、重倉“品質白酒基建”,是洋河反彈的長期動能
毫無疑問,中國白酒“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
供需關系決定了中國白酒的結構性變化,中國白酒產能已由2016年高峰時期的1358.4萬千升下降到2024年低谷期的414.5萬千升,降幅超60%,從供小于求到供大于求,從曾經向規模要增長,到如今向消費者價值要增長,整個中國酒業已進入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時代。
這也是為什么,近年來諸多酒企尋求高端化、年輕化、國際化轉型的原因所在,在這些紛繁的探索路徑中,洋河看到的“終局思維”是——錨定高品質白酒,尋求高質增長。
開啟白酒真品質革命的夢之藍手工班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作為首個獲得“中國酒業協會”授權、由第三方監管機構“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權威認證的中國高端年份白酒,夢之藍手工班不僅率先開創中國白酒行業的“真年份”時代,確立中國高端白酒標桿地位,還彰顯出中國品牌在高端白酒市場的持續創新力。
今年4月,夢之藍手工班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還入圍由國際奧藝委員會(WOAC)和貿易發展與標準合作組織(ODCCN)共同發起的《全球好禮》中國區評選,成為中國白酒文化和世界對話交流的新媒介。
向國際奧藝委員會創始主Marc Verriere先生贈送夢之藍手工班
夢之藍手工班的破圈和崛起并非是偶然,這背后是洋河對“真年份、真手工、真綿柔”的信仰,多年來對“品質白酒基建”的長期重倉。
歷史告訴我們,好窖出好酒,洋河擁有7萬口窖池和2020口明清老窖,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最大規模的白酒窖池群”;優質產能決定高品質,目前洋河擁有100萬噸儲酒能力,70萬噸原酒儲存,23萬噸陶壇原酒,16萬噸原酒產能,以“固態酒產能世界第一、高品質原酒儲能世界第一、陶壇儲酒規模世界第一、綿柔年份老酒體量世界第一”的硬核實力持續夯實在高端白酒賽道的“產能護城河”。
一切白酒品質的競爭歸根到底人才的競爭,洋河培養出了行業領先的技術“夢之隊”,在2025年在第九屆全國品酒師大賽上,洋河股份不僅包攬冠、亞、季軍,更在前十名中獨占七席,前十五名中更是拿下11個席位,而這已是洋河在九屆大賽中第七次問鼎冠軍寶座。
3、深蹲蓄力的洋河,是否被低估?
盡管有著“終局思維”,但二級市場對洋河的最大爭議是:洋河是否被低估?
這一問題本質上是對洋河未來成長性的爭議。
回答這一問題,要在行業和頭部企業中對比分析。
從行業來看,作為順周期行業,自2024年9月以來,一系列增量財政、貨幣政策出臺,在“提振內需”的政策東風下,展望2025,包括白酒在內的食品飲料行業有望迎來景氣拐點。
盡管在行業低增速下酒企競爭仍將更為激烈,但卻帶來了行業的新一輪洗牌和分化,那些具備品牌力和區域拓展能力的酒企將成為此輪競爭中的贏家。
在品牌力和區域拓展能力上,洋河具備一定的優勢。
過去一年,無論足跡遍及全球各地的“夢之藍手工班全球行活動”,掀起中國白酒的品酒浪潮;或是攜手劉德華巡回演唱會,冠名文化節目《啟航!大運河》、《詩畫中國·江河萬古流》,用洋河首屆超級粉絲節積極擁抱年輕一代;抑或是以谷雨論壇、封藏大典傳承與重構千年酒文化......洋河在品牌故事上的深耕,既無形傳遞了“綿柔品類”的獨特價值,還持續通過豐富多元的文化共鳴,讓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在區域拓展上,洋河一方面,深耕江蘇+長三角大本營,另一方面則會持續推進全球化,聚焦高地市場份額,財報顯示,2024年,洋河省內營收占比45.13%,省外營收占比54.87%。
事實上,進入2022年,全國化次高端酒企區域戰略已偏向收縮,新出省布局難度增大,而對于已經進行了充分全國化的洋河而言,則將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塑造全國化壁壘和先發優勢。換言之,一旦白酒消費趨勢改善,洋河酒可以更迅速地抓住省外市場紅利。
橫向對比頭部酒企,和茅臺一樣,洋河也是為數不多堅持高分紅和高股息的酒企。而此類企業也是巴菲特口中和可口可樂、喜詩糖果一樣,值得長期投資的標的。同花順數據顯示,洋河股份自2009年上市以來,累計分紅16次,累計分紅金額達528.53億元,分紅率穩步提升,從2009年28.75%一路升至2024年的104.90%。
眺望未來,浪成于微瀾之間。隨著白酒行業迎來新舊周期轉換拐點,以洋河為代表的頭部酒企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中國白酒一定能走出逆境,看到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