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研》 陌語/作者
近期,一些百億級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明顯回暖,三季度以來A股市場大幅走高,這些百億級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修復主要得益于市場的好轉,它們持有的股票大多基本面較好,并且自身具備扎實的投研能力。
那么在眾多同類基金產品中,投資者如何做好相應布局、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只基金呢?
?
一、為何說基金規模是“不容忽視”的指標?
首先,基金按投資對象分類主要包括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指數基金和QDII基金。
投資者需要在同類基金中對不同的基金產品進行多維度的綜合性評估。也就是說,投資者不能拿股票型基金產品與貨幣型基金產品、債券型基金產品、商品型基金產品或者其他類型的基金產品進行比較,因為不同基金類型的基金產品之間是不具有可比性的。
此外,在同為指數基金中也有著不同類型,如開放式指數基金、指數型ETF、ETF聯接基金、指數型LOF。
而在同類基金中,投資者想要篩選一款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那么可以先從基金規模開始篩選,產品規模往往被視為市場認可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資產規模較大的基金,通常意味著其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并且其日常運作可能更為平穩。
對于指數基金而言,規模較大的基金在復制指數時可能具有更低的跟蹤誤差,因為它們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交易成本和沖擊成本。
此外,如果基金規模較小,可能會在市場低迷時難以迅速賣出,從而影響投資者的資金調度。因此,規模較大的基金在流動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假設要買一只追蹤中證A500 ETF,則優先從眾多追蹤中證A500的指數基金中挑選出規模中相對較大的基金,如富國中證A500ETF、南方中證A500ETF,截至2024年11月14日的基金規模分別為122.61億元、114.02億元,其基金規模均突破百億元。
在選擇基金產品時,投資者應當重視基金的規模,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對該基金的認可度。同時,對于指數基金,需要綜合考慮流動性、跟蹤誤差、費率等因素,以做出更為合理的投資決策。
?
二、選出“長跑”中的佼佼者
投資者想要在同類基金中篩選一款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還可以從同類基金的區間平均收益率的角度進行分析。
首先,投資者需要判斷自己心儀的基金產品屬于哪種基金類型,是屬于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還是貨幣型基金。
假設投資者心儀的基金產品屬于股票型基金,那么投資者需要分析股票型基金的收益情況。
此時,投資者需要明確具體投資的時間段。在通常情況下,可以根據投資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過去1年、3年或者今年以來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投資者需要對同類基金在具體時間段內的收益情況進行分析,進而與同類基金的區間平均收益率進行比較,從中選擇投資的時間段內收益較高的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收益率,還要關注基金的風險控制能力,盡量選擇風險調整后的收益較高的基金。
此外,還可以從同類基金的區間收益排名的角度進行統計分析。同類基金的區間收益排名,是指投資類型相同的基金在同一區間內的收益排名。投資者可以優先選擇那些在同類基金區間收益排名中相對較為靠前的基金產品。
綜上所述,關于如何在同類基金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投資者可以分別從同類基金的規模、同類基金的區間平均收益率、同類基金的區間收益排名等角度進行分析。如果一款基金在較長的時間段內(如3年、5年或10年)都能保持較好的區間收益排名,這通常意味著該基金具有穩定和優秀的業績表現,是長期投資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