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場前景有限的福瑞股份。
?
在減肥藥火爆的帶動下,同樣擁有龐大患者基數的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已然成為各大藥企布局的重點,全球共有百余條NASH管線進入到臨床階段。?
可以預見的是,如此高強度投入之下,NASH藥物必將在未來成為一個大賽道。不過看似龐大的市場背后,卻需要藥企付出大量的資金和研發周期,而過于復雜的機制也讓這些付出很容易就打水漂。?
就在投資者普遍聚焦誰會成為首款上市的NASH藥物時,實則一款名為FibroScan的肝臟硬度及脂肪變定量檢測設備卻早已因NASH而受益。它是全球唯一可實現對肝臟硬度及脂肪變進行無創定量檢測的設備,絕大部分藥企在開設NASH臨床時,都會選用FibroScan的產品。?
作為FibroScan的研發公司Echosen的控股股東,福瑞股份無疑化身成為名副其實的NASH賣水人。不過,這個NASH賣水人究竟有怎樣的含金量呢?這將是我們今天所要探究的核心議題。?
為了全面剖析福瑞股份,我們將把這個問題拆分成三個維度來進行分析與解讀。?
01 問題一:福瑞股份屬于蹭概念嗎?
每當某個題材大火,那么A股中就必定涌現出許多相關概念股,然而這些概念股中絕大多數卻多是蹭概念的。蹭概念已經成為A股市場中很常見的做法,在NASH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爆發的潛力產業的情況下,那么福瑞股份NASH賣水人的身份是否也是蹭概念呢??
還真不是。雖然福瑞股份只是通過法國子公司Echosens布局NASH賽道,但其卻是一路陪伴著這個新興業務發展起來的。早在2011年,福瑞股份就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以20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了Echosens公司的全部股權。?
彼時,Echosens還是一家營收規模近6800萬元的初創公司,幾乎剛剛達到盈虧平衡線。福瑞股份收購Echosens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想通過孵化其在港交所上市的方式,實現跨越級增長。?
很可惜的是,當時港股市場還沒有18A政策,國內市場也沒有推出科創板,NASH新藥更是一個可望不可及的遠期理想。沒有天時,也沒有地利,最終Echosens登陸港股失敗。福瑞股份迫于無奈只能將Echosens整合到上市公司內,希望通過內部孵化的方式幫助Echosens成長。?
盡管Echosens公司在業內有著不錯的技術競爭力,其肝臟篩查產品FibroScan也獲得了諸多肯定,公司業績不斷上漲。但由于歐洲極高的稅率,最終導致公司從Echosens獲得的凈利潤增長十分緩慢,很難實現財務投資的目的。?
圖:Echosens公司稅率,來源:福瑞股份財報?
在難以依靠內生業務實現快速增長的情況下,福瑞股份在2015年選擇出售Echosens公司半數股權,以引進三家新的戰略投資者,共同做大這塊蛋糕。?
從最終結果看,在三家新投資者加入后,Echosens的營收增長迅速,很快由單年2億級別營收成長至5億元級別,并且延續了較為明顯的上漲勢頭。?
圖:Echosens公司營收及凈利潤,來源:錦緞研究院?
由此不難看出,雖然Echosens一直保持獨立運營,但福瑞股份卻是其實至名歸的控股股東,且控股時間長達12年,至今福瑞股份依然持有Echosens 約50.27%的股權。?
02 問題二:FibroScan核心價值在哪里?
穿刺活檢為肝臟檢查的金標準,但由于其會對肝臟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常規情況下,患者還是更愿意采用彩超、CT、磁共振等方式進行前期排查,明確病變在進行穿刺活檢。?
無論是彩超,還是CT,都已經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檢測方式,既然依靠它們就能夠實現肝臟篩查,那么福瑞股份的FibroScan為何又如此重要呢?究其原因在于“可量化”三個字。?
通過常規的肝臟篩查,醫生確實可以發現患者肝臟的實際狀態,但這確實一種模糊化的狀態,醫生的判斷無非也就是患病與否。這樣的結論雖然可以用于常規篩查,但卻無法滿足對于藥物療效的掌控,而FibroScan恰恰就是那個能夠將肝臟指標實現量化的設備。?
FibroScan測量的數據包括肝臟硬度值和脂肪變定量,從而實現醫生對于肝臟的定量監測。?
圖:FibroScan測量值?
“可量化”的肝臟檢測,對于判斷NASH新藥的療效較為重要。目前超過90%的NASH臨床試驗都選擇FibroScan作為判斷依據之一。?
故而,從行業層面分析,FibroScan的產業價值毋庸置疑。
03 問題三:福瑞股份存在哪些隱憂?
盡管FibroScan在國際上獲得了一致認可,但對于福瑞股份而言卻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至少有以下兩點。?
(1)FibroScan護城河有多寬?
FibroScan號稱全球是全球獨家,但實則早在2014年的“DEMO CHINA創新中國”大賽上,國內的海斯凱爾公司就做出了相似的產品FibroTouch。FibroTouch的出現讓福瑞股份看到了危機,因此其立馬對海斯凱爾展開侵權訴訟,認為后者侵犯了自己的技術專利。?
這場技術訴訟持續了五年時間,最終福瑞股份還是在2019年雙十二這一天輸掉了官司,海斯凱爾并不構成侵權行為。雖然海斯凱爾的體量無法與FibroScan相提并論,但這無疑成為一個信號,那就是FibroScan的技術護城河真的足夠寬嗎??
現階段,肝臟測量行業份額還很小,而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誰又能保證不會有第二個海斯凱爾出現呢??
(2)市場規模有多大?
NASH是一個極具潛力的新興行業,但肝臟檢測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場需求嗎??
FibroScan的一大特點就是能夠快速簡便的實現測量,僅需十分鐘就能完成對單一患者的檢測。同時,FibroScan不存在操作者依賴性,即使無經驗者,也能夠在經過培訓后進行操作。?
簡便、快捷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設備可以承受較高的利用率,但現實情況卻是,NASH新藥沒有上市,需要肝臟完全定量化檢測的需求并不多。不可否認,如果NASH新藥獲批,那么確實可以帶來一波增量,但那也是在填滿現役設備運轉量的情況下。僅從當下情況看,這些現役FibroScan并不存在太多的運行壓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Echosens在去年推出了按次收費的FibroScan Go服務,盡管公司將其稱為新的業務路徑拓展,但無疑也會從側面降低機器銷售的場景,畢竟使用頻率較低的場景將無需再購買產品,只需按次付費即可。?
基于以上幾點分析,FibroScan或將是NASH新藥的受益者,但增量如何量化?依然值得深思,并不可簡單顯性推演。
04“庫存”有限的賣水人
通過控股法國公司Echosens,福瑞股份確實算得上名副其實的NASH賣水人,但它的“庫存”(市場前景)卻十分有限。?
雖然FibroScan在國際市場中依然存在品牌優勢,具備一定的用戶基礎,但其背后“獨家”、“唯一”的光環,實則早已遭到了競爭對手的挑戰,這無疑加劇了公司本身的不確定因素。誰也無法保證后續沒有其他競爭者對其發起挑戰。?
落實到財務層面,歐洲國家極高的稅率,導致FibroScan即使在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也很難為母公司帶來可觀的凈利潤回報。如果無法將這份稀缺性轉化為利潤,那么就會進一步降低NASH賣水的投資價值。?
NASH新藥獲批將是一個明牌般的利好,但這一利好究竟能夠帶來多少增量卻是未知數。謹慎而言,對于大多數投資者而言,NASH賣水人可能沒有想象的那么美。?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